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制度措施更加严密,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同时指出,我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安全监管存在盲区漏点;二是责任落实仍有缺位;三是隐患排查治理质效不高;四是安全监管执法还有差距;五是安全教育培训效果仍需不断提升。常委会全体会议对报告进行了满意度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会议就今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明晰职责分工,消除监管模糊地带
一是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针对部分行业领域监管边界模糊问题,市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职责梳理,对各行业领域监管职责进行再明确、再细化,及时公布交叉地带监管分工,消除“三不管”真空。三是对于“小散工程”等非高危但风险突出领域,制定针对性的监管分工细则,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要动态完善责任体系,定期梳理分析,查漏补缺,对于新兴行业尽快纳入监管范围,明确责任。
二、狠抓责任落实,贯通拧紧责任链条
一是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法定要求,强化对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制定详细的责任落实考核清单,将“管非法”纳入部门监管职责考核内容,开展“黑暗工厂”摸排,对只抓合法企业监管、打击非法行为不力的部门进行问责。二是督促企业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行风险隐患清单制管理,切实做到隐患风险心中有数,应对责任明确措施有力。三是要求企业负责人定期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升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内生动力。四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跟踪问效机制,属地和部门要加强对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企业,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确保责任链条从上至下紧密衔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优化隐患治理流程,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一是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隐患排查细化实化,治理常态化。突出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紧盯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全面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二是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全力做好服务,帮助指导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建立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风险举报奖励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进行专项培训和风险排查,帮助企业找准风险点,强化风险管控。三是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建立常态化复查机制,对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建“排查—整改—验收—销号”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确保隐患及时发现、有效整改,从源头上防范事故发生。
四、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提升执法精准度与合力
一是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安全规范培训,提升执法人员对技术性、隐蔽性隐患的识别能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中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联合执法工作流程和标准,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提高执法的质效。三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提高违法成本。建立执法效果评估机制,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形成强大的执法震慑力。
五、强化教育培训实效,提高全员安全素养
一是加强社会层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使“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不断深入人心。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三是督促企业制定符合岗位实际需求的安全培训计划,将实操训练和案例警示纳入培训重要内容。四是监管部门要对企业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抽查,对走过场、弄虚作假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重新组织培训。通过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应急演练观摩等活动,激发从业人员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切实提升其安全意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
此外,针对当前的洪涝灾害,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抗洪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财产损失。要针对洪灾暴露出的问题,系统谋划解决的思路,尽快形成完整可行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通过全流域治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要以我市入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为契机,系统谋划治理城区内涝的方案,加大投入,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提升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功能和水平。
政务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