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人大欢迎您 政务微信 网上人大代表之家小程序
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工作>审议意见

包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人民政府关于包头市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次数: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刘斌华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包头市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开展六个行动、落实七个持续发力,经济总量稳步提升,部分指标位居全区前列,创新创造活力释放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争取资金成效显著,消费市场回升向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不及预期工业多重承压,企业效益不佳投资拉动作用减弱,重大项目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产业融合显效不足,综合配套能力有待加强民生保障和风险防控需持续关注等。

常委会全体会议对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满意度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全年计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夯实经济运行基础,稳定经济增长态势。一是抓好经济运行调度。认真对照市人代会批准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任务,针对部分增速回落和不及预期的经济指标,逐项分析原因,分类精准调度,靶向破解堵点难点,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避免经济指标大起大落。二是全力挖潜增收。对重点税源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确保应收尽收。加大闲置资产、土地等盘活力度,激发存量资源效能。三是推动消费扩容提质。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抢抓政策机遇,持续激发市场潜在动力。促进充分就业,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有效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四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围绕稀土、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塑造产业优势,构建产业闭环。

二、加强服务保障,巩固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及时掌握工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研判工业经济趋向动态,针对性采取措施,稳定工业经济基本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分类推进,力促新上限企业达产、满产,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落实好三在两找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稳产扩能。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试点示范、资金及政策支持,大力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三、全力攻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夯实稳投资稳增长基础和后劲。一是抓好精准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商招商,着力变产业主体为招商主体,放大总部头部腰部招商效应带动关联企业和供应链企业集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稀土应用、新型储能、先进氢能等产业的领军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招引项目要注重产业对地区税收的贡献率。二是抓好项目建设。深刻认识重大项目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谋项目抓项目的实效,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强统筹调度,千方百计解决当前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题,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全方位统筹好土地、水、电、用工等要素供给和服务保障,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补齐发展短板。大力促进政银企沟通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在我市信贷投放规模,提升审批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四、深入系统谋划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坚持战略性、系统性、整体性谋划,围绕国家、自治区对包头产业发展定位和我市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中的重点任务落实,结合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一批标志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切实提升项目的含量、含绿量和含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准确分析研判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努力方向、具体路径,做强做优做大产业集群。二是抓住用好我市入选2025年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机遇,推动稀土、钢铁、铝业、晶硅光伏等优势特色产业在求新求变中实现高端、智能、绿色化发展。三是在注重稀土、晶硅光伏、装备制造等地标性产业的同时,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注重多元化发展,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四是系统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加强产业统筹和协作,推动工业园区集约节约、差异化发展,紧扣功能定位布局产业链,立足优势特色锻造产业链长板,避免同质化竞争。

五、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领域风险。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管理短板,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深挖就业岗位潜力,做到人岗精准对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推进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标准打好三大保卫战,高质量推进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