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双减”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作和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及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有效落实。同时,组成人员在审议中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宣传教育引导不到位,落实举措需抓实抓细;
二是教研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学质量亟需提高;三是教师工作负担增加,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四是课后服务缺乏规范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五是校外培训隐形变异,治理任务依然繁重。
常委会全体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表决,表决结果为满意,并就今后进一步做好我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对全面贯彻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落实要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宣传“双减”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深刻认识理解“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双减”工作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工作规划,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见效,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深化对推进“双减”落实见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统筹处理好学校教育“减”与“加”、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减轻考试压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系统、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三是深入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探索建立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专业为支撑的协同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健全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搭建家校经常性沟通平台,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力度,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上见成效
“双减”政策想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坚持应教尽教,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内学足、学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一是全面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加强教研指导,探索“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积极展示”等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打造和推广线上精品课程服务,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多元化课堂形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深化作业内涵改革,建立作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将“作业设计与评价”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和提质增效考核范畴,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提升课后作业的“质”,真正实现作业的“减量提质”。三是进一步树立“共建共享”理念,对部分学校实践探索出来的亮点举措,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总结提升,推广学习,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式,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工作,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以及人才引进等途径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力度,确保足额配齐教师,解决教师资源供给不足难题。二是创新教师管理工作机制,探索推行“弹性上下班”、“双班主任”和“AB岗”等制度,完善行政事务进校园准入机制,让学校回归教学净土,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负担。三是努力为教师能力提升创造空间,不断优化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为教师发展赋能,助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现有政策措施,加强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课后服务评价体系,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范畴,积极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满意度调查,定期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创新课后服务载体,将课程专题辅导和兴趣拓展纳入课后服务内容,建立“课后服务清单”,探索“点餐”式课后服务形式,提高课后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支持保障力度,在信息化建设、课后服务指导、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和教师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坚持从严治理,依法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建立健全“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坚决防止学科类校外培训反弹变异,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毫不松懈,巩固治理成效。健全校外培训违规行为发现、联动执法惩戒机制,加强各类举报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部门监督合力,开展综合执法,坚决查处违规违法培训行为,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
请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清单在送交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征求意见后,于2022年10月10日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督查责任人:巴晓雯
督查责任单位: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2022年7月11日